导读
石油公司为降低损失,往往单方面废除已签订的合同,油服行业自然深受其害。
7月25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601808.SH)发布“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称:“受市场形势影响,公司部分海外钻井平台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本公司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约人民币 36.88亿元。”另外,“公司在2008年收购Awilco Offshore ASA形成的商誉全部分配至了钻井服务分部资产组。现根据减值测试结果,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与商誉之和,本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人民币34.55亿元。”公告称:“本次固定资产和商誉减值主要涉及的是上述并购的海外资产。”
公告同时披露:“预计公司2016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84亿元左右。”
中海油服解释称,2016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全球在石油勘探和生产领域的支出持续下降,全球油田服务行业持续低迷。进入二季度以来,受此行业影响,公司大型装备使用率和作业价格进一步下降。公司预期油田服务市场的复苏更为缓慢,公司的部分固定资产和商誉出现减值迹象。
据了解,3月4日中海油服接到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通知,该公司已终止一项与中海油服旗下CDE的作业合同,同时暂停一项作业合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重大不利影响,这也是中海油服计提减值的主要原因。
其实,中海油服一季报时就因为业绩不佳亏损9.27亿元(每股-0.19元),此次因为CDE的原因,更是大幅亏损,这对中海油服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CDE惹的事
CDE是中海油服旗下主要进行挪威海上作业的企业,按2015年价格计算,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半潜式钻井平台每天的日费分别是9.4万美元和29.6万美元。有海上作业的一天就有一份收入;如果没有作业,不但没有收入,而且每天还需要为海上设备的维护支付巨额费用,因此对于CDE来说,海上作业是生命线。
然而,3月4日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宣布,终止CDE编号为2001150的作业合同(无日费补偿);同时,编号为2001151的作业合同将在安全可中断钻井作业时被暂停(无日费补偿)。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称,暂停编号为2001151项目的目的是促使CDE采取必要行动以符合该份作业合同的要求。
据了解,该两份作业合同分别由CDE拥有的COSL Innovator和COSL Promoter两条作业平台于挪威 Troll区块执行。该两份作业合同的剩余有效期分别为4年8个月及5年1个月。
中海油服表示,强烈不认同其决定,并积极与其沟通以解决分歧;如必要,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保障公司的权益。
多位接受采访的中海油服人士均表示:“作业合同终止很复杂,有专业的海上作业知识,更大的原因是因为2014年后国际油价暴跌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急于将海上原油成本下降导致的。”
基于以上原因,7月25日中海油服发布减值公告:“公司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71亿元。”
其实,中海油服已经多次遭遇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取消合同的事情。
2015年6月中海油服曾发布公告,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宣布取消了中海油服为其提供服务的半潜式钻井平台COSLPioneer 的合同。
而更早的2013年,由于对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子公司两座半潜式平台安装第三方设备发生的待命费存在争议,中海油服下属子公司COSL Offshore Management AS(COM)作为原告对挪威石油公司提起诉讼,索赔金额总计约人民币9.24亿元及逾期利息。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挪威石油公司一次性向COM支付6500万美元。
去年,受作业合同不饱满等因素影响,CDE已宣布在北海地区裁员229人。
油价是关键
如果从2014年11月27日算起,国际油价从当时的80美元/桶附近跌至目前的45美元/桶附近,今年2月最低时更跌至26美元/桶。
国际油价的大幅暴跌,不但让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备受打击,上游像中海油服和CDE等油服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7月21日全球最大油田服务公司斯伦贝谢发布财报:二季度业绩下降,营收比2015年同期减少20%,为7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7.7亿元);净亏损2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4.1亿元),较2015年同期盈利11.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0亿元),同比下降292%。
而7月20日全球排名第二的油田服务公司哈里伯顿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亏损3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4.2亿元),营收同比减少35%。排名第三的贝克休斯虽然还未发布二季度财报,但一季度亏损9.8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4亿元)。
因此,中海油服的亏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此前中海油服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勇表示,面对严峻的行业形势,集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集团将继续内挖潜力、外拓市场。
话音甫落,6月16日,中海油服发布公告,“董事会于2016年6月 14日收到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勇先生的书面辞呈,李勇先生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本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的职务,该辞职自于2016年6月15日召开的临时董事会会后生效。”同一天,非执行董事成赤也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应职务。随后,“临时董事会决议聘任齐美胜接替李勇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李勇、齐美胜职务变动显然与中海油集团高层变动有关,6月15日,中海油宣布,公司董事及高管职位发生变动,董事长杨华获任首席执行官并调任为公司执行董事;袁光宇获任总裁及执行董事;李凡荣辞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总裁及执行董事。离开中海油服的李勇、成赤分别任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和总公司总经济师。
面对目前形势,有石油央企高层表示,目前所有油服企业的业绩仍主要依赖国际原油市场的复苏情况,目前来看,国际油价仍在45美元/桶左右徘徊,短期内很难有大幅度提升。
(编辑:李清宇,邮箱:liq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