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仁和药业的股价收涨,这家位于江西的医药企业,自一周前宣布终止非公开发行预案以来,股价持续震荡。
这是一个39亿元的定增故事,讲了长达12个月,其间几经更改,最终定增方案终止。“会根据自有资金的情况(进行),公司整体的战略不变,只是说如果没有募集资金,肯定时间会拖得很长。”谈及后续如何推进既有的募投项目,仁和药业证券部人士回应时代周报记者时表示。
近年来的“互联网+”趋势,让中国传统医药企业看到了转型方向,仁和药业亦展开了互联网业务的转型,试图给长期疲软的渠道市场,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
仁和药业是一家传统的家族式企业,其控股股东为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杨文龙。
作为仁和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文龙颇为重视互联网医药业务,仁和集团此前宣布进军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打造“28分钟送药上门”的O2O平台“叮当快药”。
从去年以来,国内很多资本热衷于医药O2O送药上门,其中不乏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然而今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医药O2O送药项目遭遇融资寒冬。
此外,互联网电商政策以及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次仁和药业终止定增预案后,杨文龙又将如何推进未来的产业布局,让外界十分关心。
几易定增稿
如不出意外,9月23日,仁和药业将召开201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终止公司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的议案》。这是在历时12个月、几经修改预案后,仁和药业的一次无奈之举,最终不得不终止定增计划。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去年9月仁和药业公布最初的定增预案之时,就曾遭到投资者的质疑,担忧互联网业务烧钱拖累业绩,股价亦随之大幅波动。
最初的定增预案显示,拟以12.52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3.12亿股,募资不超过39亿元资金,用于4个项目:京卫元华重组整合叮当连锁后收购60%股权(6亿元)、叮当连锁“B2C”模式推广全国主要城市(18亿元)、叮当医药“B2B”模式推广全国主要城市(3亿元)和公立医院药房托管平台(12亿元)。
该预案于去年9月12日公布,两天后复牌,接连6个交易日,出现多个跌停板,股价下挫幅度达44.85%。
有投资者对此在互动平台上提出质疑,“好的成熟的资本运作方案都是小步碎跑,分成两三次,先融资一部分,业绩利润增长,股价上升了,在更高的股价基础上再次融资,而不是杀鸡取卵,一步到位地一次性大比例融资”。
仁和药业显然也意识到这点,定增方案几经调整。首次修改是在去年12月4日,将募资金额由39亿元下调至33亿元;原募集资金投资的京卫元华重组整合叮当连锁后收购60%股权的项目,改为自有资金实施;同时发行数量由3.12亿股扩大至不超过3.94亿股。
这还未完。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和6月,仁和药业再次修改定增预案,最终直接把募投资金从最初的39亿元降至12亿元,缩水六成多。
“募投资金降下来,主要基于多方面的考虑。”仁和药业董秘办相关人士在回应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上述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大环境不好,根据目前监管层的规定,兼顾中小股东的利益诉求和自身的发展需要,所以才调整目前的预案。
对于此次定增项目终止的原因,仁和药业解释称,这是受目前资本市场整体融资环境、监管政策要求以及公司业务发展规划等诸多因素影响。
9月19日,对于缘何终止此次定增预案,仁和药业证券部人士并不愿多谈,其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时称:“公告写得很清楚,没有什么可以再解释了。”
在外界看来,此次终止定增预案,还是与其项目有关。今年6月份,仁和药业将募集资金拟全部投给仁和药房网零售终端推广全国主要城市项目。
不过,在今年7月,证监会组织保荐业务负责人和内核负责人召开保荐机构专题培训,明确了再融资审核政策,并释放出最新窗口指导,这其中涉及募投项目以及对收购药店等方面的要求。
有业内人士认为,上述监管措施的出台,或许是仁和药业定增终止的主要政策原因之一,这使得借助资本力量在药店领域攻城略地的上市公司遭受打击。
今年8月,位于云南的一心堂(002727.SZ)终止了7.8亿元的定增预案,此后湖南的老百姓(603883.SH)亦终止了13亿元的定增事项。
靠自有资金扩张?
期冀通过定增转型互联网业务而“借势腾飞”的仁和药业,最终还是重重地摔在地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让传统医药企业看到了转型方向,但因国家医改进展缓慢,处方药市场未放开等原因,使得互联网医药市场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据仁和药业董事长杨文龙介绍,该公司2014年年底就已在全面布局互联网产业链。彼时国内互联网医药电商市场刚刚起步,很多上市公司纷纷砸钱,在该领域重金投入。
据接近仁和集团的人士介绍,杨文龙对互联网医药非常重视,而这从此前他接受媒体采访,以及在出席会议现场发言时可见一斑。
今年全国两会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杨文龙表示,加速推进“医药互联网+”,将有利于推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有效解决医药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仁和药业如此热衷于互联网医药转型,与其产品结构不无关系。
作为一家典型的OTC医药企业,仁和药业早年通过重金砸广告,树立了家喻户晓的“优卡丹”“妇炎洁”以及“仁和可立克”等品牌,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仁和药业此前传统的渠道市场在于连锁药店等零售终端,互联网医药电商的兴起,让这类OTC企业看到了新的转型机遇。
但现实的尴尬是,高成本和高费用是OTC企业的基本特征,2011-2015年,仁和药业的营收在17亿-25亿元,净利润只有2亿-4亿元。这显然与OTC领域的“四朵金花”东阿阿胶(000423.SZ)、同仁堂(600085.SH)、片仔癀(600436.SH)和云南白药(000538.SZ)的经营业绩规模相差甚远。
“我并不担心竞争者,我只需跑在第一个,获取用户,形成黏性。”杨文龙此前说,依靠资本和时间熬过竞争对手,坐上行业头把交椅,才能谈赚钱的后续事宜。
2015 年,在资本运用方面,仁和药业重点完成了对通化中盛药业有限公司 51%股权、叮当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60%股权和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原北京京卫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56%股权的收购。
按照仁和药业的设想,在控股仁和药房网的基础上,于全国50个重要城市建设3000家连锁零售药店(以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2000家门店,以自有资金投资1000家门店)。此外,将以2.5公里为半径开办“前店后医”的医药连锁药店为快送保障,通过追求工厂到药店供应链全覆盖闭环的达成,进一步降低渠道成本、获得利润,该项目是仁和药业医药FSC模式的基础性资源。
该医药FSC模式,简称大健康服务工厂店,即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互联网将工厂、医生、门外药店聚合一处,通过线上线下医疗、医药、医保与大健康服务联合一体化,给患者和医生提供服务。
据仁和药业公告所声称的,按照投资回报计划,到2018年将会产生186亿元营收,43亿元毛利。这两个数据意味着每家药店每年要营收620万元,相当于每天1.7万元。
如今这些绘声绘色的“项目前景”,看起来将成为空谈。在资本领域转型互联网业务受挫,杨文龙的互联网医药野心遭遇重拳打击。
9月19日,对于接下来仁和药房网的定增项目该如何推进,仁和药业证券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会根据自有资金的情况进行。而在外界看来,要通过自有资金收购1000家药店,这需要花费的时间将颇为漫长,项目看起来显得不切实际。
对此仁和药业上述证券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用自有资金来做,如果不行的话,就慢慢弄嘛,这也没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