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民经济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升级和前瞻性布局自然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命题。
作为国内光电显示行业的龙头企业,东旭光电无论是在以玻璃基板为主业的光电显示材料领域,还是在近年主攻的石墨烯材料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东旭光电董秘龚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为加速产业实力提升,将企业做强做大,我们除了依托‘内生式’的发展,同时也借助了外部优质资源进行产业整合。”
发力光电显示,打破国际垄断
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液晶玻璃基板的市场需求达到4.4亿平方米。其中,我国需求量首次突破1亿平方米大关,但是全部集中在6代以下,而需求量最大的G8.5代液晶玻璃基板则全部依靠进口,其中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日本电气硝子3家外企在我国基本处于垄断地位。
今年3月,东旭光电G8.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已开工建设,成功突破国外封锁,阻断以进口为主的市场趋势。随着自有产线安装完毕,这标志着本土玻璃基板企业成功掌握了大尺寸玻璃基板核心关键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大幅提升了行业地位。
据龚昕介绍,为加速推进光电显示产业国产化,建设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光电产业集群,东旭光电在推进产业链延伸上,正在通过建设和吸入更多的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加速推进光电显示产业的发展。
今年2月,东旭光电与全球偏光片三大巨头之一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等共同投资设立子公司,其中东旭光电持股比例达51%,由中资企业取得绝对控制权,这在中日合资历史上比较少见。
据了解,偏光片是一种贴合在上下两片液晶玻璃基板外面的光学膜,是液晶面板成像最关键的原材料之一,生产技术一直掌握在日韩等少数厂家手中,国内面板厂商长期以来均高度依赖进口。东旭光电此举又一次突破国际垄断,向光电产业集群迈出重要一步。
此外,东旭光电在盖板玻璃、高端装备制造、彩色滤光片等产业上进行了整合。东旭光电持续的产业升级的成效,从其业绩上可见端倪。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东旭光电总资产达393.42亿元,同比增长36.61%;营业收入42.62亿元,同比增长68.9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2亿元,同比增长8.37%。
多点布局,抢滩石墨烯“高地”
除了在光电显示领域持续发力,事实上,东旭光电在石墨烯领域亦布局已久,是最早进军石墨烯领域的上市公司之一。
今年7月,东旭光电推出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烯王”,15分钟能充满4800Amh的性能,就让市场为之一震。“这是东旭光电上海碳源汇谷给公司带来的惊喜。”龚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随后东旭光电还启动了16.8亿泰州石墨烯项目,龚昕表示,这将成为未来东旭光电石墨烯产业化发展的“粮库”。
龚昕介绍称,目前,东旭光电已在石墨烯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了“内生+外延”双轨驱动的石墨烯发展模式。内生式平台是东旭光电直接控股的石墨烯产业化平台,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力量致力于石墨烯应用推进;外延式平台则是指东旭光电与中国石墨烯产业联盟联合设立投融资平台,与相关地方政府及社会资本组建产业基金,进而参与到整个石墨烯产业中。
近两年,石墨烯产业化不断提速,下游应用百花齐发,在锂电池和触摸屏领域都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市场空间巨大。有研报预测,我国石墨烯应用市场将迎来产业爆发期,到2020年将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
而作为石墨烯领域的先行者,龚昕表示,“未来将通过石墨烯产业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秀的项目标的进行并购与合作,推动‘全球并购、中国整合’的石墨烯产业发展战略。”
目前,东旭光电不仅是世界第四、中国本土最大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商,同时也是国内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和投资领域的领军企业。未来,东旭光电不仅有当前雄厚的产业做业绩支撑,未来还有其他规划的亮点,投资价值明显。(编辑 谢珍 叶映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