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与阿里音乐6日共同宣布,双方达成音乐版权互相转授权的合作。这意味着,网易、阿里、腾讯三巨头的音乐版权之争正式落幕。
在互联网巨头们“碰杯”庆祝之时,一家曾属于一线在线音乐平台的多米音乐却曝出“停止运营”消息。服务于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在线音乐平台的智能音响品牌Sonos在发给用户的一封邮件中称,多米音乐计划终止业务运营服务器,已于2018年2月28日下架,无限期停止音乐服务。上证报记者发现,直至2018年3月7日发稿,多米音乐官网页面无法打开。
(图片截至多米音乐官方网站,时间:2018年3月7日)
成立于2010年的多米音乐,曾经“风光无限”,与阿里系虾米音乐、腾讯系酷我音乐等比肩。2016年10月31日,公司运营主体公司——北京多米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多米股份”)正式挂牌新三板,以中国 “在线音乐第一股”为资本市场关注。
公司获得光线传媒、七匹狼、华谊兄弟等知名公司投资,目前上述公司均位列前十大股东名单。
然而,“风光”背后却是多米股份“跌了又跌”的业绩。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607.53万元、2380.24万元、863.04万元,同期分别亏损5766.73万元、2700.47万元、3476.81万元。
上证报记者还发现,该公司挂牌之初就是“带伤上阵”,除了业绩持续亏损外,多米音乐的用户数不断下降,从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注册用户数从697.77万户下滑至446.02万户,月活跃用户数从2191.90万户跌到897.19万户,日均活跃用户从470多万户降到145万户。
“一路跌”的背后,是多米音乐难以招架音乐版权监管加强的“窘迫”。
2015年7月《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发布后“效果”显著。
多米股份曾透露,自公司接受挂牌辅导就播放未经授权音乐作品问题进行整改到2016年8月回复反馈意见,公司累计下线音乐作品85.14万首,占下线前“多米音乐”网站及移动应用程序线上音乐作品数量的57.46%。
从已公开的财务数据可知,2015年以来,多米股份最大成本是音乐版权,占总成本比例保持在40%左右。即便挂牌新三板后,2017年4月,公司还因版权问题被阿里旗下淘宝起诉。
多米股份不是没有尝试扭转颓势。公司于2015年8月耗资9649.48万元收购粉丝互动平台“偶扑”,试图靠提升用户体验和黏性带来增值收入。
公司在2016年年报中透露,偶扑已经覆盖中国90%的主流粉丝团,累计注册用户超过500万,从用户规模来看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粉丝生态平台。但今年2月底,偶扑也传来停止运营的消息。
(截图来自新浪微博)
不过,在看似“生路”已断的情况下,多米股份却从线下演出业务找到“一线生机”。公司自2016年开始酝酿,最终于2017年4月联合中国移动旗下咪咕文化推出线下音乐演出品牌“尖叫现场”,到去年上半年给公司带来1947.60万元项目合作款。
但面对拥有全产业链资源的“巨头”,多米股份前途艰难。上证报记者了解到,在2016年前后,阿里音乐将虾米音乐、天天动听收入麾下,百度音乐与太和音乐重组为太合音乐集团,网易云音乐也以“社交”优势拥有超4亿用户;腾讯音乐则整合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等,互联网行业数据调查公司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这三家腾讯系在线音乐平台总市场份额超过50%。
不容忽视的是,在线音乐市场是一个市场空间持续扩大的“蛋糕”。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牵头发布的《2017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总报告)显示,2016年,以在线音乐市场为代表的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529.26亿元,其中PC端与移动端的总产值合计143.26亿元,同比增长39.36%;同期互联网音乐用户规模增至5.03亿。
但能吃下这个蛋糕的,或许只有阿里、腾讯、网易等巨头。“有钱有实力”的巨头们靠版权等“硬实力”拼杀,多米音乐这样的二线在线平台即便华谊兄弟等影视“大佬”加持,也只能在“夹缝”中通过转型求生。太合音乐集团董事长钱实穆曾直言,在线音乐市场的下半场竞争,演变成了一场涉及资金、资源以及人才的全领域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