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祁豆豆)2月1日,工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发改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结合药品供应保障需求和集中生产基地的全国布局,选择认定5家左右企业(集团)建设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通过协调解决小品种药文号转移、委托生产、集中采购、供需对接等问题,支持企业集中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推动落实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到2020年,实现100种小品种药的集中生产和稳定供应。
小品种药(短缺药)是指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不稳定、易出现临床短缺的药品。据了解,目前小品种药市场存在用量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本次《通知》旨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整合利用现有产业资源,发挥集中生产规模效应,保障小品种药持续稳定供应。
《通知》对集中生产基地的选择认定提出具体要求。认定条件方面,建设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的企业应是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拥有20种以上小品种药生产文号和原料药配套生产能力,符合在产药品(疫苗)剂型全、质量控制能力强、配送网络覆盖广等要求,能够履行稳定生产和保障供应的责任义务。
认定程序方面,符合条件的药品生产企业,要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商卫生计生委、发改委、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后,向工信部推荐申报。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研究认定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
那么,哪5家企业有望入选成为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记者从工信部2016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了解到,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前三甲。此外,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和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药企均名列前茅,有实力承担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
有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企业参与建设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国家也对参与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的企业在药品审批、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通知》进一步提出,优先审评审批小品种药。对集中生产基地临床急需、市场短缺的小品种药和原料药的注册申请,以及集中生产、实现规模效应的小品种药和原料药的生产技术转移、委托生产加工等申请事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相关规定予以优先审评审批。同时,国家还将实施小品种药集中采购,并加强小品种药供需信息对接,及时开展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避免供需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供应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