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 日前,首届中国民航机务维修岗位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中国民航大学举行,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副局长李健出席大赛,并为获奖单位颁奖。东方航空在此次大赛中取得骄人战绩,参赛的东航技术3支队伍、9名队员包揽团体一等奖、团体二等奖两个,个人一等奖3人、个人二等奖4人及三等奖2人,选手囊括了“全国民航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民航金牌员工”、“全国民航技术能手”等重要荣誉。
自今年4月本次赛事启动以来,东航积极响应民航局的号召,紧密结合旺季生产、技术创新、旅客保障等实际工作,认真组织开展 “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等活动,带动了机务队伍维修技能水平的普遍提升。为了迎接本次大赛,东航机务系统以2015年参加第八届国际飞机维修大赛的优秀选手为领队和专项教练,结合日常工作能力和近两年民航、东航机务维修岗位技能竞赛的成绩,优中择优组建了3支代表队。团队通过基于实际、高于标准、强化突发应对、提升陌生环境工作等多项举措,不断提升训练的难度,让代表东航10000多名机务员工的9名优秀选手进一步磨练技艺、快速成长。
东航代表队里,3名有着国际大赛经验的领导分别担任紧固件与保险、软硬管施工、标准线路3个实做单项的教练,以丰富的大赛经验对选手进行有效指导。被9名选手戏称为“魔鬼教练”的3名领队则通过基于实际高于标准、强化突发应对、陌生环境模拟的多项举措,不断提升训练的难度,让9名选手在“痛并快乐”中快速成长。
“选拔出一批技艺精湛、作风严谨、富有激情的优秀维修人才,更为建立一支过硬的机务维修人才队伍、塑造一个长远的机务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坚实基础。”技术公司培训部门孙春魁的一番话揭示了民航机务维修“梦之队”成功的奥秘。近年来,东航技术公司大力推进现代管理和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基层最佳实践被挖掘、提炼、推广、再提炼、再实践,成为东航机务能力不断提升的不竭源泉。
东航机务系统不断优化专业技术岗位,强化培训体系,注重生产实际中的“传、帮、带”,以“韩少辉劳模工作室”、“朱刚维修创新工作室”等为代表的一批以钻研技能、提升技艺、创新工作方法为目标的创新工作室以每年近十个创新项目的方式,不断提升东航机务专业化生产水平。“我们机务系统中还有许多能力突出的人。”东航首席技师、东航一队领队吴志巨的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航机务的整体实力。除了首席技师,在机务系统内还活跃着大批全国及省市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先进模范。
平台的力量,源于改革的动力。近年来,东航机务系统根据东航深化改革的统一部署,走在“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国际化发展”的“四化”转型之路上,通过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激发机制活力,发展壮大维修实力,获取良好经济效益,逐步实现保障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变,不断追求过硬的维修质量。
特别是2014年技术公司挂牌成立以来,实现了体系化垂直管控、市场化运营,当前所执管的飞机的数量超过了650架,下属维修单位17个,延伸站点170余个,10000余名员工中持有“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的有4000余人,具备整机放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资源统筹、全面布局、优化管理,高效已经成为东航技术的一个代名词。
作为获得中国民航飞行安全最高奖——“飞行安全钻石奖”的国有特大型航空运输企业,东航始终坚持在国家安全的战略框架内,科学谋划发展布局,坚持把“安全发展”作为企业迈向世界一流和加快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包括飞行、机务、运行等各系统在内的安全运营体系建设,努力维护好国家安全,为社会和客户创造更大价值。(聂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