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周行业观点:药品降价压力大,建议关注医疗服务/器械/流通等非药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政策方面:
(1)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下发了《关于做好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医院不得以医疗费用总控、医保费用总控、“药占比”和药品品种数量限制等为由影响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与合理用药需求。同时,该文件明确医院要按照有关诊疗规范、指南等合理使用谈判药品,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这表示,卫健委正在释放一个信号,即17个谈判抗癌药不受药占比、医保费用总控等的限制。按照规范诊疗流程,医疗机构将能对这17种抗癌药“敞开了使用”。
(2)4+7带量采购补充文件发布,30%-40%剩余市场也得降价,未过评仿制药必须低价。11月21日,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发布《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上海地区补充文件》。《文件》规定,符合本次集中采购申报要求的同品种未中选的最高价药品,必须在本市2017年中标价(或挂网价)基础上,根据价差实现梯度降价后(以中选价托底)方可继续采购使用,价差较大的须进一步加大降价幅度,实际采购价由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通过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确定。也就是说,未中选的药品也不能保持原价,必须降价才能继续采购。根据带量采购的“最低价”竞争规则,业内纷纷猜测原研药要退守剩下的30%-40%的市场。
(3)11月2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对做好药品监管相关审批工作提出了要求,主要围绕三部分展开。包括简化流程,优化审批服务;放管结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部门协作,提升监管成效。各地药品监管部门均需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行业准入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做好药品监管相关审批工作。按照此通知的执行,新药上市许可行政审批时限将压缩1/3。
2、医药改革利好创新药、优质仿制药、慢病用药、国际化及CRO公司。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成为我国制药工业去产能最重要的催化剂,率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将在后续招标等方面享受政策利好,比如创新药企业、优质仿制药企业、慢病用药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制剂出口企业以及CRO公司。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比如恒瑞医药、康恩贝、通化东宝、华兰生物、天坛生物、乐普医疗、泰格医药等。
3、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药品降价风险、药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事件风险。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