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为何这么“稳”

来源:证券时报 2018-10-26 09:52:4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何伟

同仁堂的秘诀,用一个字归纳,就是——稳。

汇聚上百家世界500强的亦庄开发区,访客成群结队,来同仁堂厂区是最多的。厂房古色古香,厂区弥漫着药香,生产井然有序,员工不慌不忙。这家300多年的老店,在风驰电掣的竞争时代,给客人的突出感受是气定神闲。

一是发展速度比较稳,年年进步少有大起大落,即使遇到波澜起伏的宏观环境。国有企业嘛,追求点速度,要点面子和业绩,可以理解。但是同仁堂在大干快上的风口上,选择的是高质量发展的稳健路径,这让资本市场着实焦急;二是队伍比较稳,员工是“永久牌”的,入职后很少有主动离开。高管也基本是本土系的,绝少“空降兵”。很多员工一干就是一辈子,吃药只吃同仁堂的药,炒股只炒同仁堂的股,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三是股价比较稳,用股民的话叫缺乏猴性。作为中药老字号,药中“茅台”,同仁堂一直是基金的宠儿,却不受庄家待见。

实际上,在“只争朝夕”的氛围里,“稳”带有贬义的成分。面对我的疑问,儒雅的刘向光总经理点上烟,深深吸了一口,回答:我们是跑马拉松的,要对得起同仁堂这块招牌。

实际上,同仁堂的稳是被逼出来的。这位从学校毕业就来同仁堂干,如今已过天命之年的总经理十分坦诚:“快些发展不是不可以,谁不希望快?”20年前同仁堂上市,乘上资本市场的列车,快速行驶了十年,经济指标很好看,但是产品却连连出现质量问题,个别产品上了黑榜,成为媒体事件。

病症是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病因在于跑得太快,企业体能透支,无论是管理体系还是要素资源均跟不上,气血不足,阴阳失衡,结果给这块金字招牌造成极大伤害。

别家药铺可以出错,同仁堂不能出错。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说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并不为过。过去给皇家宫廷制药,质量容不得出半点差池,否则就被砍头。今天为老百姓制药,一旦出了问题,影响势必波及到整个行业。“像同仁堂这种企业都出问题,那其他企业的产品还敢相信么?”

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选择质量优先的发展方略。一项对策是发展战略的调整。原来的提法是做大做强做长,做大优先。现在改为做长做强做大,做长优先。次序的换位,体现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观:发展速度要服从企业的长远利益。

在行业并购四起,加速扩张的窗口期,同仁堂倒比较沉静,不太理会行业评比和座次排位,却很注重 “养生”护牌,想着如何跑得更远更久。

行稳以致远。穿越数百年而不倒,祖上靠的一招就是稳。稳,没什么丢人的,一旦出了错就致命。所以同仁堂不评价不攀比同行,只是按照自己的初心和节奏一心一意做好同仁堂的事。刘向光坦言:我们这辈子都与同仁堂绑在一起,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不好马拉松。

求稳,不是压倒一切,不是坐吃老本碌碌无为,而是谋定后伺机而上。实际上,同仁堂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看准的机遇也很少失手。这些年,营销模式在创新,管理模式在创新,工艺流程在创新,其中最大的创新还是上市。股市上几十亿银子,入了同仁堂的账。会计来报喜,领导却冷静:同仁堂最缺的并不是资金,而是机制,面向市场竞争的机制。

四季有转换,企业有周期。眼下经济遇到寒流,同仁堂依然不慌不忙。有数据分析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4年,同仁堂已经跑了300多年了,历经几朝风云,毫无疲惫。其延年益寿的秘方,就写在同仁堂的门厅: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同仁堂,一直是时代的宠儿。据说北京市早就想把同仁堂列为京城的旅游景点,担心影响生产秩序的厂领导赶忙表态:千万别!

(作者系证券时报社长、总编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同仁堂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