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揽小米 右手牵京东与格力差异化竞争 缺乏行业第一的产品凸显巨无霸“短板”
2014年是美的集团(行情,问诊)整体上市之后的第一个完整年份,公司外延动作频频:增持小天鹅,夯实洗衣机板块;引入小米作为战略投资者,开启白电圈新的合作模式;联手京东推广智能家居,双方甚至定下销售目标——100亿元(相当于目前美的集团总收入的十二分之一)。尤其是后两个动作,使得美的成为中国“触网”最积极的白电公司。
美的集团作为“二线蓝筹”的代表,整体上市之后,一扫前几年的低迷,业绩表现十分优异,但是二级市场估值表现却相对滞后,始终难以摆脱市场对于家电行业整体悲观的预期。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市道下,家电企业的估值下行已经有限,美的集团和小米的合作更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传统制造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的边界,有望引导公司价值回归。
事实上,2014年下半年以来,白电企业的复苏势头已经明显,除美的之外,海尔也和恒大开启了重磅级的合作,可以说,白电企业正由“动作逆袭”变为“估值逆袭”。
密集联姻互联网巨头
2014年最后一天,美的集团宣布联手京东打造智能家居产业。美的方面表示,通过战略合作,公司有望成为首个在京东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的家电企业。
就在12月初,美的刚刚宣布和小米联姻,美的将以每股23.01元价格向小米科技定向增发5500万股,募资不超过12.66亿元,小米将持有美的1.29%股份,并可提名一位核心高管为美的集团董事。双方的主要发力点同样是智能家居。
通过岁末一系列动作,美的以后来居上的态势,当仁不让地成为了2014年最为高调的白电企业。而且,目前披露的业绩情况显示,美的的业绩增速也远远领先于板块和竞争对手。可以说,在2013年完成整体上市之后,美的集团的业务整合已经迈入到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美的和京东的合作更加强调业绩兑现。近年来,美的的电商业务发展较快,2013年其在电商方面的销售规模达到了40亿元,2014年计划销售目标为100亿元,而此次美的放下豪言称要把京东渠道做到100亿,更凸显出公司的信心。
相比之下,和小米的合作则更加有话题性。毕竟如此的合作模式,在业内显得非常超前和大胆。之前家电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并非没有案例,例如前期阿里巴巴对海尔电器的入股,在美的和小米合作之前,这是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合作。但是双方的合作仅仅局限在物流领域,因为海尔电器旗下的日日顺拥有许多三四线城市网点,这一直是阿里所渴求而短期难以夯实的短板。而美的和小米的合作,直接将眼光瞄准了产品层面。
从各自的优势来看,小米擅长把东西以互联网的思维卖出去,美的擅长以传统制造的思维造出优秀的产品,双方的资源非常互补。分析人士认为,站在美的集团自身角度来看,和小米的合作仅仅是全局战略中的一小部分,主要还是探索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就某个局部业务的未来进行一种试水。小米不是财务投资者,入股本身并不是交易的核心所在,其重点是未来双方业务该以什么样一种形式来合作。
尽管交易量不大,但是因为市场对此的关切程度实在太高,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罕见地在事后就此次与小米的合作发声。方洪波从几个维度讲解了此次交易:首先是宏观层面,时代在变;二是中观层面,自2010年集团收入迈入千亿门槛以来,美的和中国经济一起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战略转型的巨大转身;三微观的战略层面,美的一直在践行开放的战略姿态,积极与目前最有活力的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
在复牌之后美的公关部提供的宣传材料里,有一主题为结婚的PPT新闻,言下之意,这是双方开始了一段婚姻。方洪波称2014年一季度美的就和小米有了接触,可见双方的这次婚姻并非心血来潮。
一向以“管理最现代化”著称的美的,经过前几年的“刮骨疗毒”,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再次站到了行业的风口浪尖,并开始走上新一轮的扩张道路。在收入超过千亿之后,一个靠人口红利吃饭,靠粗放式增长未来增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可以预见,要依靠外界资源不断转型的,不仅仅是美的一家,美的近期的动作或许是“家电蓝筹股”们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