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旅”起航: 国旅与港中旅集团筹划战略重组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业内专家介绍,两大集团重组不仅加强了国资的竞争力,同时也势必强化了其作为资源商的议价能力。

本报记者 徐维维 上海报道

旅游业央企重组正式破冰。

2月23日晚间,隶属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的三家上市公司中国国旅(601888.SH)、华贸物流(603128.SH)、香港中旅(00308.HK)分别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等。

2月24日,国旅集团新闻发言人陈振海介绍,重组将由具体部门专责;而截至发稿,港中旅集团公司方面尚未回复记者采访内容。

目前还不清楚上述三家上市公司是否会被打包进入重组程序。三家上市公司皆在公告中表示,上述事项暂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也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港中旅集团截至2015年底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国旅集团2013年资产总额已接近200亿元,由此估算,重组完成后的新公司资产规模至少超过1200亿元。

事实上,旅游行业作为完全竞争性产业,国企混改并非意料之举。据旅游行业已有的国企改革先例来看,混改进展会相对领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旅游业专家认为,重组后双方合并同类项以规避内部竞争、剥离非旅游业务的可能性较大。

铺垫

在旅游行业的三大央企(港中旅集团、国旅集团和华侨城集团)中,资产规模较小的国旅集团选择与港中旅集团进行重组其实早有铺垫。

2015年11月,中国国旅二股东华侨城转让5.4%股份给南华众鑫资产管理计划;同年12月,港中旅集团发布公告,拟无偿将所持有旗下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58.49%股权和唐山达丰焦化有限公司35.09%的股权转让给河北省国资委;此外,香港中旅也于2015年上半年退出发电业务。

除了旨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央企整合大背景外,旅游市场大环境对此次重组的推动也不可忽视。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济面临诸多困难、供给侧改革需要深入推进的情况下,蓬勃发展的旅游消费是市场的亮点,旅游业国企应该起到独特的作用。

“中国出境消费迅速发展,需要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加快走出去,形成利润回流,这方面国旅集团和港中旅集团都有非常强的实力,重组后会进一步强化对外投资能力。”厉新建表示。

近年来,国务院已经连续出台多项跟旅游有关的投资、消费等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特别强调了旅游的重要性。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3万亿元。其中,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0%和16.7%。全年旅游业对全国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的4.88%;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

整合

国信证券分析师曾光曾在研报中指出了旅游国企的不足:主动扩张动力不足,经营效率相对较低。以旅游板块中的旅行社业务为例,民营背景的众信旅游、凯撒旅游无论是毛利率还是净利率都明显高于国企背景的国旅总社和中青旅旅行社,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经营体制下的经营效率差异。

而另一方面,国企受部分非主营业务“拖累”利润下滑也屡见不鲜,集中主业成为国企改革的着力点之一。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计重组后会合并同类项,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非主营业务会逐步剥离。

港中旅集团此前退出钢铁业,便被外界认为是“甩掉了包袱”。根据港中旅集团公告,按照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初步测算,如不将标的公司(前述唐山国丰和达丰焦化)纳入合并报表,预计公司总资产从1236.5亿元下降至1032.9亿元(下降16.5%),净资产从300.2亿元下降至218.9亿元(下降27.1%),营业收入从350.2亿元下降至212.7亿元(下降39.3%),净利润却从1.43亿元增加至8.04亿元(增加462.5%)。也就是说,剥离相关资产后,虽然总资产营收会下滑,但净利润反而出现暴增。

过去经济周期上行时,钢铁曾经是港中旅集团最为赚钱的板块之一,旅游主业曾经一度赶不上钢铁等副业。港中旅集团也因为有钢铁、物流等综合板块,曾是央企多元化经营的成功典范。港中旅集团还在2012年扩大了自己的钢铁版图,宣布出资5亿美元等值人民币受让辽宁省朝阳市国资委持有的凌钢集团及朝阳龙山资产管理公司股权,并向上述两公司增资。

此外,港中旅旗下香港中旅也由于被发电业务拖累,选择将其出售给母公司。香港中旅曾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通过积极发展旅游主业、开发综合休闲度假区、并购旅游目的地或其他旅游项目、退出亏损业务等方法,尽力弥补发电业务剥离后的相关损失。

因此,这次重组后发电业务是否会在集团层面继续剥离也值得关注。

互补

厉新建表示,此次重组双方业务除了有交叉重叠,也各有对方所欠缺的,比如国旅集团有免税品业务而港中旅没有,港中旅有酒店业务而国旅集团没有,而这些业务的整合有利于发挥产业链协同作用,并进一步发力境外投资、休闲度假等业务。

“重组后的整合历来都是企业管理领域的难题,对两者重组后也一定压力不小。”厉新建表示。

他认为,如果整合到位,并且能够进一步优化机制,包括混改推进,将大大提高中国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迸发出合力。

根据港中旅集团官网,其2015年营业收入为335亿元,利润总额为23.7亿元。中国国旅2015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12.39亿元,同比增长6.54%,净利润同比增长9.38%达16.08亿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表示,港中旅和国旅的整合能够显著增强旅游主业的规模效益,形成“旅游景区+旅行社+免税”的互补业态,强化旅游消费领域的资源掌控力和闭环效应。

免税业务一直以来是中国国旅乃至国旅集团最赚钱的板块,中国国旅2015年半年报显示,其旅游服务业务的利润约为5.65亿元,而免税商品的利润约为20.23亿元。其中免税商品毛利率达46.86%,而出境游、入境游及国内游的毛利率分别为6.64%、12%、5.69%。

2015年年初,国旅集团子公司中免集团投资建设的首家海外免税店在柬埔寨吴哥开业,同年12月底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又开设了第二家免税店。

2016年2月多部委印发的《口岸进境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也意在推动免税业务的发展。去年两会期间,港中旅集团董事长张学武就曾建议,多开免税店,将在境外的消费引回境内。可以预见,两大集团重组之后,免税店购物作为出境旅游中重要的环节与旅游业务结合发展,可发挥协同效应。

杨彦锋表示,对于旅游行业格局来说,两大集团重组加强了国资的竞争力,同时也加强了其作为资源商的议价能力。“旅游业线上渠道相对集中,引发了资源控制方的矛盾,比如近期酒店、景区和旅行社实体都在谈联合,对抗渠道集中化的趋势。所以资源方的整合能够提升资源方对渠道方的议价能力。”

(编辑:李清宇,邮箱:liqy@21jingji.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中免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