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长安汽车5天2000公里的跟车试乘过程中,中证网对路测全程进行了图文互动直播。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是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休息期间,记者与大货车司机闲聊。有司机说:“大货车最需要无人驾驶,因为长途驾驶很容易疲劳,造成交通事故。”不过也有司机担心,“没有人看着的话,不是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吗?”
根据世卫组织的报告,80%的车祸是来自于司机人为因素而引起。未来无人驾驶汽车采用传感器识别环境,反应速度只需要0.6秒,比人眼反应速度快3倍。车与车互联、车与交通设施的互联将协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从而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率。
以谷歌为例,过去6年,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公路上安全行驶了160多万公里,仅发生十几起交通意外,而且大部分是由人类失误引发。从最近曝光的专利看,Google下一代的无人驾驶汽车将配备“自动接送”服务,用户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上的调度系统,得到“无人”出租车的服务。此外,Google计划在汽车引擎盖、车门及保险杠处安装电子屏,显示停车/转向标志等,提醒行人注意避让。
“安全”是长安汽车发展无人驾驶的前提。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谭本宏介绍,长安无人驾驶汽车以安全为基础,通过立体化无盲区感知,可以实现视距内感知,也可以实现视距外感知。
在长达2000公里的5天的路测中,“驾驶员”李增文告诉记者,
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无人驾驶状态,所以一点都没觉得累。无人驾驶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适当娱乐,也能起到放松的作用。“我本人也参与了无人驾驶的研发,对安全性非常有信心。”
很多无人驾驶技术就是为了保证安全。以AEB(紧急自动刹车)为例,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黎予生表示,本次路测遇到了两次使用AEB的情形。下高速公路的时候,由于进入弯道后前面车辆突然减速,无人驾驶汽车使用了一次紧急自动刹车,避免了一次交通事故。另一次是在收费站,由于前面车辆突然刹车,无人驾驶汽车躲闪不及,于是紧急自动刹车。
在无人驾驶失效的情况下,无人驾驶汽车会发出警报请求驾驶员接管。在重庆驶向西安的路上,隧道路段多,无人驾驶汽车在进入隧道后,由于光线昏暗、对比度不高,且隧道内常年阴暗潮湿对车道线的侵蚀很严重,无人驾驶汽车多次出现无法识别车道线的情况。无人驾驶汽车这时就会发出警报,由驾驶员选择是否进行接管。
李增文说:“通过紧急退出系统也可以退出自动驾驶。这款无人驾驶汽车将置物箱改造成了紧急退出系统,通过PM(总电源)、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等来应对紧急制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