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家上市银行中,南京银行2015年度业绩堪称靓丽。年报显示,南京银行2015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01亿元,同比增幅24.82%,不良贷款率仅为0.83%。
“今年工作主要概括为:稳增长、控风险、强管理、优结构。”5月4日上午,南京银行行长胡昇荣在南京银行2015年度信息交流会上称,其中,“控风险”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优结构”即推动资产业务轻型化,推动大零售板块发展等。
具体来说,南京银行初步确定的2016年度经营目标包括:年末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利润增长力争实现10%及以上的增速,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
力推零售、公司双翼
南京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信贷资产占比下降,同业资产占比上升。
南京银行副行长束行农表示:“在合意贷款规模管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等监管要求下,信贷资产占比始终不能有效提升;每年存款增长高于贷款增长,但资金不能闲置,资金有效利用最大化的途径主要有同业投资和债券投资,比如,利用同业投资去支持实体经济,参与江苏地区重点项目、民生工程、核心上市公司等。”
“同时,信贷资产受到资本金的约束,轻资产将成为高盈利银行普遍采取的模式。”束行农这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金融市场板块是南京银行的传统优势业务,包括同业、资管、金融市场等。在束行农看来,2016年南京银行债市策略是守住利润,南京银行的债券规模占总资产20%左右。“目前债市还没有做空机制,主要通过久期控制风险,南京银行建立了较好的债券分析和投资队伍。也在探寻新的资产配置能力,比如资本市场方面,在并购、定增、重组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机会,今年投行部成立资本市场业务部,未来结合同业、资管,提高为上市公司服务的能力。”
他还透露,今年金融市场部更名为资金运营中心,搬迁到上海,依托上海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金融中心等优势,提升能力,目前也在申请银行资金业务专营机构牌照。
南京银行行长胡昇荣回忆:“2013年来到南京银行,即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公司板块,主要考虑迅速提升规模,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发生变化。”
胡昇荣介绍,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南京银行启动大零售板块整合,新的大零售板块由三个部门组成,分别是个人业务部、电子银行部、消费金融中心,现在南京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大零售板块架构改革。
胡昇荣表示:“对南京银行来说,零售业务仍然是短板,在结构中占比偏低,机构、人员还不适应大零售发展的需要,考核指标倾向也不够。”但胡昇荣坦言:“未来将把大零售作为南京银行发展的战略业务,到2018年,将把零售和公司业务基本匹配的结构展现出来。”
披露应对不良策略
“2015年不良贷款率为0.83%,关注类贷款占比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0.32个百分点,反映了全行潜在不良水平在下降,未来资产质量依然可控;拨备计提水平依然充足,居于上市银行前列,不但提前消化了潜在资产质量风险,而且未来几年之内,南京银行在拨备和计提资产减值方面,不亚于其他银行。”南京银行财务总监刘恩奇如此评价。
而据南京银行副行长朱刚观察,南京银行不良贷款区域分布和经营区域分布呈正相关关系,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不良贷款区域分布数值高低与区域经营周期长短、业务覆盖多少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江苏、上海、北京、浙江不良率分别为0.85%、1.73%、0.48%、1.88%,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不良率偏高,分别为1.82%、1.18%、3.86%、0.96%。
朱刚表示,应对不良策略包括:一、加强监测和分析,针对行业制定相关措施;二、对存量业务强化风险排查,把常规的贷后管理和专项的风险排查相结合;三、处置不良资产,在2015年之前,以清收处置为主,核销为辅;在2015年以后,不良暴露程度加大,主要方法包括清收处置、重组、打包转让、核销等,也在研究创新处置方式;最后,继续维持稳定的相对较高的拨备政策,以应对当前和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
同时,朱刚认为,虽然南京银行不良率下降,但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南京银行实际运行状况来看,不认为不良拐点已经来临。“就南京银行而言,今年可能是南京银行面临资产质量压力最大的一年,后三个季度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将放在保证资产质量上。”
(编辑:重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yanqb@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