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A(000002)10月27日晚间发布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增。在传统业务保持增长的同时,万科持续推进物业服务和物流地产,商业地产和国际化发展均取得进展,养老业务和滑雪度假等领域的布局亦纷纷落子。
三季报显示,万科第三季度实现销售金额728.2亿元,营业收入422.6亿元,同比增长44.1%,实现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45%。综合前三季度来看,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金额2629.0亿元,同比上升43.7%,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70.5亿元,同比增长47.1%,实现净利润82.6亿元,同比增长20.5%。
不过,证金公司在三季度末的持股为31920.53万股,持股比例2.89%,较二季度末减少了1115.59万股。除证金公司之外,其余9家股东持股比例环比二季度仍保持不变。
地产业务稳步增长
项目开发节奏加快
今年第三季度,万科实现销售面积583.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728.2亿元,同比分别上升8.4%和2.5%。1-9月,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992.1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629亿元,同比分别上升38.1%和43.7%。其中海外项目贡献销售面积1.5万平方米,贡献销售收入人民币14.9亿元。
第三季度,万科实现结算面积338.4万平方米,结算金额394.3亿元,较2015年同期分别增长64.1%和39.1%。总的来看,前三季度万科结算面积与收入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态势,实现结算面积993万平方米,结算金额1119.1亿元,较2015年同期分别增长50%和45.8%。
截至9月底,万科合并报表范围内尚有2506万平方米已售资源未竣工结算,合同金额合计约3063.7亿元。
此外,第三季度,万科根据产品销售和库存去化情况,加快了项目开发节奏。
1-9月,万科累计实现新开工面积2441.4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74.6%,达全年计划开工面积的111%;累计实现竣工面积1123.8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44.6%,占全年计划竣工面积的54.4%。
今年以来,热点城市土地竞争加剧,地价屡创新高。从万科持续观察的14个主要城市来看,第三季度土地整体成交溢价率攀升至111%,创近年来新高。
不过,面对火爆的土地市场,万科仍然坚持审慎控制投资风险的策略。
新业务持续推进
下半年以来,万科坚持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推动业务各项可持续发展。
万科物业在“互联网+物业”上再进一步,发布了“幸福社区监测模型”和“睿服务3.0”。“睿服务3.0”实现了人、财、物通过移动互联网的连接,其特别推出的“友邻计划”,则将社区的公共资源收入全部用于设施设备更新和社区文化建设,真正做到“属于业主的钱,服务于业主”。
商业地产领域,万科通过外延式并购,与若干合作方组成联合收购平台方收购了印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多数股权,未来将携手印力集团打造国内最优秀、最有竞争力及最受客户欢迎的商业平台。
海外业务方面,万科首次进入伦敦写字楼市场,收购了位于伦敦市中心的Ryder Court项目,未来将持续提升海外持有型资产的管理能力。
万科近年来积极布局养老业务板块。截至2016年9月底,万科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青岛、成都等城市开业运营了12个养老项目和42个日间照料中心,凭借品牌领先优势和专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此外,万科与吉林市桥山北大壶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了万科松花湖和桥山北大壶两大滑雪度假区的统一管理;公司还与八达岭旅游总公司和石京龙滑雪场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对北京石京龙滑雪场进行升级改造,并负责运营管理。
股权事件
叠加楼市调控影响
7月以来,股权事件对万科的影响尚在持续,市场分化和热点城市调控亦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进一步挑战。
近期以来,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部分城市重启限购、限贷政策。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陆续收紧政策。受此影响,热点城市客户观望情绪上升,市场成交亦有所放缓。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房地产行业融资、监管环境呈现全面趋紧态势。
一方面是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则是股权事件对万科的影响仍在持续。三季度报告显示,万科将“稳定队伍”作为下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以稳定局面,包括强化万科核心价值观宣导,多管齐下改善员工职业感受,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以及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等措施。
除此之外,尽管万科各项财务指标安全健康,但股权事件仍然对公司的信用评级产生压力。
第三季度,标准普尔维持万科“BBB+”的信用评级,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降为“负面”;其后,穆迪也将万科的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亦对万科股权结构变化的影响表示关注。朱旭表示,“我们将保持与各类金融机构的持续沟通,尽全力减少评级展望调整对公司融资可能带来的影响。”
朱旭表示:“目前,稳定队伍仍然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司管理层正采取多种措施维持团队的稳定性,以确保第四季度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为客户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