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资管子公司的设立也开始加速。宁波银行5月25日晚间披露公告称,该行拟出资10亿元全资设立“宁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按照资管新规要求,未来所有具备公募基金托管资质的27 家商业银行,都必须申请子公司从事银行理财业务,因此,设立子公司无疑将成为银行资管未来的主流模式。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至少7家商业银行公告拟设立资管子公司,此外还有数家银行正在筹备或设计方案。
银行陆续入场
事实上,早在2015年,就至少有光大、浦发、中信3家股份行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的董事会决议。根据彼时公告,3家银行都已将方案报监管核准,但此后迟迟未能获批落定。
此后,2017年11月发布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
今年3月份开始,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陆续发布公告,拟设立资管子公司,拟定注册资本分别为50亿元、50亿元、50亿元和1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多家银行提及,“在适当时机,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并在监管批准的前提下,(资管子公司)可引进战略投资者。”
而据记者了解,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也拟开展资管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准备设立资管子公司。
此外,交行董事长彭纯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设立资管子公司是下一步发展资管业务的重要渠道,该行正在选择和论证可行性,已有相关方案。
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合计27家,包括五大行、邮储银行、12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和广州农商行。
资管子公司
转型“两步走”
一位华南地区城商行资管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基于资管新规的要求,必须成立的银行资管子公司至少有27家,但这并不意味着“遍地开花”。
“资管子公司搭建的前提,一是看监管的导向和政策细则制定;二是看银行自身的资源禀赋,包括系统、渠道、资管规模、人才储备及区域人才吸引力等;三是看银行资管的投研能力,这是决定子公司能不能活下去的重要因素。”该负责人称。
麦肯锡日前在发布的《2018麦肯锡银行业CEO季刊春季刊》中也表示,建设资管子公司并非一蹴而就,大量业务机制需要重新设计,包括资管子公司的决策机制、授权机制、差异化的人才机制等。
“因此,在向资管子公司转型的道路上,我们建议商业银行采取两步走策略,先成立独立事业部,随后逐步转型为子公司运作,逐步实现资管业务的独立核算、风险隔离和自主经营,从单一地服务行内客户,逐步向拓展行外客户转型。”麦肯锡在报告中表示。
此外,报告还特别提及,银行资管子公司的监管主体和方向尚未明确,监管尚未实质性推动子公司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