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挖掘4亿用户的深度数据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潘玉蓉 2017-10-18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截至上半年,中国平安圈入麾下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4亿,已然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大流量入口。在传统互联网巨头搏杀的江湖里,新晋者中国平安靠什么突围?平安到底是一家什么类型的公司,拥有怎样的治理结构,支撑公司过去5年的快速增长?

日前,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孙建一、平安集团董秘盛瑞生接受证券时报记者的采访,阐述了平安这些年的发展形态及其鲜明的竞争优势。

鲜明的竞争优势

2013年,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在元旦致辞中提出“科技引领金融”的口号。5年之间,平安不仅坐拥尖端科技能力,还孵化了陆金所控股、平安好医生等多个互联网子公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今年披露了一组数据:个人金融客户和互联网用户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平安的个人金融客户达1.43亿,互联网用户4.03个亿,集团客均合同数2.28个,集团实现客均利润241.66元。”孙建一强调了这5年来公司发展形态上的变化。

虽然已经拥有4亿用户,但盛瑞生认为,作为互联网的入口平台,平安仍然不算大。不过相比纯互联网公司,平安有其自身特点,即面对同一个客户时,平安抓取到的数据均是基于真实需求,或者有真实交易背景,数据更具深度,价值也更高。

比如,平安的信用数据很丰富,包括信用卡、消费者在银行的各类交易行为、以及在保险、证券、投资理财、信托等业务中产生的数据。

做医疗健康保险是平安的传统强项,相关的数据积累不少。在过去几年里,平安好医生的1.6亿用户中,绝大部分人会使用医疗健康咨询服务。平安的医保壹账通平台、医保云服务的用户规模覆盖250个城市,用户2.5亿,都是可以深挖的医疗健康数据。

除了大数据的基础能力,平安还利用旗下大量“医食住行”场景,让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学习,从而使得人工智能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平安的人脸识别技术的精准度达到了99.8%。

“数据的绝对量、数据的丰富性、应用场景的多元化、以及算法技术等,这是我们未来科技竞争的优势所在。”盛瑞生说。

资本和科技双轮驱动

过去的5年,平安将每年营业收入的1%到创新科技研发。目前,平安拥有2万名内部IT开发者,500个数据工程师,专利申请数截至6月30日,有1458项,覆盖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技术及风险监测等多个技术领域。

被问到科技和金融孰轻孰重,孙建一认为,科技和金融已经是平安集团的两个发展驱动。

目前平安的大金融资产板块的业务非常齐全,一些金融板块之间出现了业务重合和竞争。如何管理这种竞争?

孙建一表示,过去的十年,平安坚持在战略上“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公司的资源大力发展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产业,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平台。目前平安正处于从资本驱动型公司向资本+科技驱动型公司的转型阶段。

平安的各个业务模块并不是“各自为政遍地开花”这么简单,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并强调彼此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得益于坚持了近20年的“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模式,平安通过不同产品与服务的交叉销售,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也更加方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平安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