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道小企业、校办工厂、乡镇企业成长起来的知名企业众多,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众多。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的40年,中国从来就不缺少创业故事。
可从新疆崛起的特变电工,依然有令人动容的故事,因为除了上述特征,它还远离原料和消费市场,远离科技研发中心地带,远离人才市场。
特变电工1997年上市时,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仅为1.73亿元、1.26亿元、1881万元,而2017年这三项指标分别达到835亿元、382亿元、近22亿元,分别增长481倍、302倍、116倍。
一个距新疆乌鲁木齐市35公里的街道小企业,进入的赛道还是电力设备,在这个赛道上,特变电工只是一个“后进生”,环伺左右,巨头林立。
最终成为行业龙头的特变电工抓住了诸多机会:抓住了改制机会,抓住了上市机会,以及行业并购、特高压升级、能源结构转型等诸多关键机会。在这些动作背后,公司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以研发核心科技为己任,在已经成为国内龙头企业之后仍不断自我突破。
这些年,特变电工通过布局海内外生产基地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但新疆本部依然受原材料和消费市场两头在外影响。特变电工通过新疆招商战略引导原材料就近生产,核心配件自制,增加产品附加值,以减少运输成本的影响。
这两年伴随国家特高压网络建设放缓,特变电工的增速也有所放缓。但特变电工在海外市场持续发力,公司目前海外销售占比20%,未来目标是达到50%。特变电工对外销售主要采用总包方式,除带动自家产品销售外,还带动国内产品外销。
早在国家倡导“一带一路”之前,特变电工就已向海外进军,这也是公司当初的一大战略:特变电工本部地处新疆,远离内地消费市场,一开始很难获得内地市场认可,但距离中亚各国近,而对海外的销售也是证明公司能力的一个方面。经过长年积累,在海外承建了一大批标志性工程,获得了广泛认可和先发优势。
与此同时,特变电工在新能源方面突飞猛进,这得益于新疆的能源优势。公司已成为国内多晶硅市场的主要角色,还成为光伏电站总包业务的龙头老大,光伏电站总包业务的拓展又促进公司在新能源电站上的产品开拓。
特变电工为自己制定了新目标:2016以来,特变电工着眼于“全面建成国际化、现代化、世界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开始二次创业新征程。
特变电工总裁黄汉杰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总体要求,把制造业进一步做精、做优、做强、做先,加快科技创新,加大智能制造的力度,加快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融合)和中国制造2025在特变电工进一步的实践,获得进一步的竞争优势。 (更多报道见A3、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