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银行流量巨头的金融科技之路

来源:金融界 2020-08-26 10:20:2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互联网流量巨头布局金融业务,既是原生业务的自然延展,亦是主动借助金融科技强化自身变现能力。我们认为,将互联网资源禀赋(流量、场景和数据)转化为金融业务竞争力(账户、产品和风控),当前的核心是围绕C端用户构建金融能力,未来将强化B端业务发展,以扩展金融业务边界。

布局金融业务的互联网流量巨头主要是哪些?

1)传统互联网巨头,主要是起步于即时通讯、综合电商和搜索业务的BATJ(阿里、腾讯、京东、百度),其主力APP的MAU都已稳定在5亿+水平;

2)新兴互联网巨头:包括通过短视频和综合资讯起家的字节跳动(抖音MAU已达5.1亿),主打餐饮外卖和到店服务的美团点评(活跃用户数达到4.51亿),及主打交通出行的滴滴;

3)大型科技企业:代表为起步于智能硬件的小米集团(MIUI月活用户数3.1亿);

4)传统产业巨头:依托产业数字化实现互联网线上布局,如发家于线下零售的苏宁易购(线上注册会员5.6亿);

5)金融类企业:如依托平安集团传统金融业务资源进行线上展业的陆金所。本篇报告重点分析5大类10家企业的金融科技布局。

流量巨头的金融业务布局如何?接近全面持牌,业务发展不一。

1)持牌全面:目前10家机构中,已有9家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及融资业务牌照(通过互联网小贷、消费金融公司或发起设立民营银行),BATJ及苏宁、陆金所6家亦获得了财富管理领域的基金代销牌照。

2)业务进展不一:蚂蚁集团和腾讯金融作为第一梯队,年支付笔数逾千亿,融资业务规模在数千亿以上,财富管理保有量在万亿级水平;百度系、京东系、苏宁系作为第二梯队,在全面持牌基础上支付业务份额进入市场前十(易观数据),同时融资与财富管理正提速发展;陆金所、小米、字节跳动和滴滴作为第三梯队,在部分领域重点发力的同时亦在积极扩大牌照布局。

展业金融核心逻辑何在?将互联网资源禀赋转化为金融变现能力。

互联网流量巨头布局和展业金融业务,核心逻辑在于将既有的互联网竞争优势(流量、场景和数据),转化为金融业务竞争力(账户、产品和风控)。我们认为,按照递进顺序,关键是:1)围绕自有用户打造C端金融账户体系,核心是促成既有用户的二次转化;2)打造契合自身场景的金融产品,核心是提升金融产品的ARPU贡献;3)积累和迭代有效金融数据,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核心是提升利润率水平,此外在C端用户深度挖掘后,逐渐向B端业务延伸。

金融业务组织架构如何?跟随集团战略,独立经营或协同运营。

1)以蚂蚁集团为代表的独立法人运营模式,适合于具备一定规模和独立性的金融科技平台(如,独立APP、独立产品线、独立客户体系等),更加聚焦金融科技主营业务,从而最大化自身盈利与估值。

2)以腾讯为代表的集团内事业群运营模式,更适合于金融业务与主营业务资源共享充分(如,共享APP流量入口)、或多个产品和业务线与金融业务存在交集的机构,这种模式有助于发挥金融业务与原生业务的协同作用,共同强化客户粘性,提升集团总体价值。

当前科技输出能力如何?由数字金融向数字科技拓展。

1)数字金融:从“自营”金融,到“服务”金融。在经历业务模式调整后,数字金融重心在于为金融机构提供获客、业务规模、风控等“服务型”金融科技产品(比如助贷模式),分享金融产品变现中的部分收益;

2)数字科技:BATJ已分别建立金融科技开放平台(包括蚂蚁金融科技、腾讯金融科技、度小满磐石金融科技开放平台等),金融科技“高并发、高可靠、高安全”特点,为“跨业”输出提供基础,以蚂蚁为例,目前公司以“BASIC”为技术原型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逐步向医疗健康、政务服务、物流运输等诸多领域运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信证券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