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行业贷款规模已近5000亿。伴随互联网巨头积极介入,一方面导入流量增加业务规模,另一方面加剧业内竞争格局。消费金融公司料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有望在消费场景、科技赋能、差异化竞争等方面加强布局。
消费金融行业稳步增长,持牌消金公司转型发展中。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主要由三类机构组成:1)商业银行:信用卡贷款约7万亿,消费贷款2万亿,其他零售信贷8万亿;2)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4723亿;3)互联网机构:融资业务量级在百亿到万亿规模不等。2017年后,融资业务监管力度加大,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具备牌照优势,多家公司积极向此领域转型。
消金公司分类:四大“系”并行不悖。
消金公司重点服务银行暂时难以覆盖的长尾客户,目前超过1.2亿人次。截至2020年8月,国内共有27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中包括:
1)19家银行系:包括2家国有大行、3家股份行、13家城农商行和1家外资银行。
2)5家产业系:主要股东包括海尔、苏宁、重庆百货、小米等。
3)2家资管系:中国华融旗下的华融消金及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消金。
4)1家外资系:Home Credit旗下的捷信消金。2020年平安消金、小米消金和阳光消金陆续开业。
业务模式:资金主要来自同业拆借,信贷业务侧重消费场景。
资金来源上,借助银行股东的资源优势,同业拆入资金是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拆入资金中,来自母公司银行的资金比例分别为15.4%、24.8%和32.7%。资金投向上,消金公司重视消费场景,业务涵盖3C、家电、家装、旅游、教育、医美等场景,并积极积极推动线下业务向线上拓展。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贷款利率高于商业银行,多在15-24%区间。
经营成果:各公司分化明显。
1)资产规模差异较大:21家披露数据的消金公司中,仅捷信、招联、马上等公司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同时有10家资产规模低于100亿元。
2)营收增长稳定,疫情冲击盈利:15家可比公司数据看,2019年营收和利润增速分别为20%和25%,今年上半年则由于风险准备增加计提导致部分公司盈利增速下滑。
3)风险整体可控但逾期率有所走高:2019年末消费金融公司平均不良率为2.63%,略低于信用卡均值,但观察ABS入池资产逾期率看7月底已升至4-5%。监管指标上看,消金公司资本充足率均满足监管要求,区间在10-20%。
未来展望:互联网巨头加速获取牌照,行业竞争格局加剧。
我们认为,伴随互联网股东加速入局,一方面导入流量增加业务规模,另一方面加剧业内竞争格局,消金公司转型发展是题中之义。我们认为,未来消金公司亟需强化:1)科技与信贷业务间协同;2)拓展大额度、高频度消费场景,增加线上业务比重;3)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4)持续拓展资金来源,夯实资本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