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资金净流入额超沪深主板 市场风格偏向均衡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叶涛 2018-02-27 09:05: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伴随成交放量,昨日沪综指和创业板指双双收复重要整数点位,个股亦是一片长红,两市上涨股票数量超过3000只。金融终端显示,截至昨日收盘,沪深主板净流入金额为15.22亿元,前一日则为净流出57.40亿元。

(原标题:创业板资金净流入额超沪深主板 市场风格偏向均衡)

伴随成交放量,昨日沪综指和创业板指双双收复重要整数点位,个股亦是一片长红,两市上涨股票数量超过3000只。然而资金流向却轻易地揭示主力资金的偏好———昨日,创业板净流入金额达到16.91亿元,罕见地超越同期沪深主板净流入规模,而沪深300板块则遭遇资金净流出。综合来看,尽管言及风格转化为时尚早,但持续超跌以及表现落后主板后,看好创业板的资金开始增多,这显然增添了真成长回暖的确定性。

重“小”轻“大”

近期资金面短博迹象较为明显。昨日,随着两市全面上涨,主力资金表现再度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金融终端显示,截至昨日收盘,沪深主板净流入金额为15.22亿元,前一日则为净流出57.40亿元。

沪综指昨日表现可圈可点。早盘高开后一度下行翻绿,但很快重新企稳并展开强势上攻,最终以接近全天最高点位的3329.57点报收,同时成交也出现放量,达到2133.33亿元,为近六个交易日来首度重返2000亿元大关。

相比之下,创业板指数表现要更胜一筹,昨日创业板几乎是一气呵成完成对1700点整数位的收复,收盘报1729.15点,全天涨幅高达3.61%,同期沪综指涨幅则为1.23%。尽管如此,昨日市场仍呈现典型的普涨特征。个股方面,两市实现上涨的股票数量达到3091只,涨幅超过5%的有310只。

不过从资金变动来看,主力投资者对主板和创业板股票的态度明显存在更大的“温差”。根据数据,昨日净流入创业板的主力规模达到16.91亿元,已然超越主板净流入水平。这意味着如果刨去创业板,则包括一二线蓝筹在内的其他股票累计将出现净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昨日中小板也获得12.24亿元净流入。那么,全部非中小创股票的净流出金额接近14亿元。

沪深300板块的资金表现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截至昨日收盘,从沪深300板块净流出的资金有21.96亿元,而当天沪深300指数报4118.42点,涨幅为1.16%。结合近期资金面表现综合判断,市场人士认为,虽然传统行业基本面普遍较为优良,毕竟2017年以来市场已经经历一轮持续性较长的蓝筹白马行情,今年2月以来虽然有所回调,板块估值修复仍部分完成,短期面对利率上行预期、获利盘兑现、技术阻力位的层层施压,资金更意在博取交易性机会,“逗留”风险明显增大。相反,前期调整中创业板明显超跌,机构资金涉足较少,“真成长”显山露水,积极因素增多增添了资金参与创业板的热情。由此,与尾盘阶段主力净流出不同,昨日创业板在此时段仍获得资金净流入。

创蓝筹值得关注

行业方面看,昨日申万一级指数中仅有房地产下跌0.39%,其余27个指数全部上涨。其中电子、通信、计算机板块涨幅最高,分别为4.64%、3.52%、3.06%。而这三大板块也不负众望,成为昨日场内最为“吸金”的领域,具体净流入规模分别达到35.47亿元、8.37亿元和7.67亿元。此外,房地产,银行、食品饮料板块则分别净流出23.33亿元、15.80亿元和9.46亿元,是同期净流出规模最大的三个板块。整体而言,昨日获得资金净流入的板块有17个,净流出的板块则有11个。

这令昨日普涨显露出较为明显的短博特征,而这正好与最近这一阶段的资金表现如出一辙。由此分析人士认为,支配当前市场运行的内在逻辑并未因昨日普涨而改变,资金面、技术面,以及包括消息因素在内的情绪面仍是考验行情成色的“试金石”。建议投资者轻指数、重质地,沿“低估+业绩”两条主线布局中期行情;短线则注意规避区间涨幅较大的品种,防范派发风险。创蓝筹是前期市场集中做多大蓝筹时被忽视的品种,当前受到主力关注,或有望衍生出丰富的财富效应,走出填坑行情。对于其中“吸金”持续性较好,成交开始温和放大的标的,一旦出现上涨后的小幅回调,可以考虑适当增加配置。

风格偏向均衡

拉长时间段来看,一方面,经过了一年多的估值压缩,小市值公司的估值泡沫已经获得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大小盘相对估值水平已经回落到过去十年的最低位。从个股角度来看,当前各个板块已经出现一批估值较低的中小市值公司。另一方面,截至昨日收盘,目前两市共计有141只股票总市值低于20亿元。新股发行速度在最近几个月有明显下降,这些小市值公司由此具备了市值底。市场人士认为,这或意味着接下来市场风格更加均衡化。

总体上看,国泰君安证券认为,前期市场回调是对此前预期过分演绎及激进交易过度透支的结果,全球经济复苏、企业业绩持续修复等核心逻辑并未改变。在此背景下,市场将持续以分子端(业绩)为中枢、以分母端(金融去杠杆及流动性)为波动,竞争优势边际改善的龙头企业在分子、分母端的超预期可能仍大于业绩较差的企业,配置上仍然要坚守价值。

在该机构看来,对于成长股,目前仍需等待两契机。一是自下而上跌出绝对性价比;二是金融周期出清之后,市场风险偏好系统性回升,成长板块盈利周期触底回升。这两大契机具备其一即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