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论解盘:跌势演绎高度风险 价值投资苍白无力

来源:投资快报 2018-04-10 09:10:0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3、最关键是从2月12日持续的缩量,第一次20天循环后进入30天,到持续缩量跨入40天后确实会有缩量横向修复跨距拉长陷入跌不下去的特征演变,此时也会自然企稳后酝酿初步反击;9、10MACD也呈现弱势局面,前一个低位横向运行34天,DIF横向32天,跨距接近40天周期,意谓多方低位修复越盘越低,越跌越明显越弱,两个指标结合解读未见转好特征,应该要继续看跌。

(原标题:麦论解盘:跌势演绎高度风险 价值投资苍白无力)

上周采取步骤方式进行解读,针对上证指数走势演变,采取以麦氏理论量潮深入剖析,不知道股民朋友是否喜欢这样的方式?本周再度采用麦论设定的四个步骤解读,分析如下:

麦氏理论量价四个步骤分析解读——

1、沪市成交金额1772亿元,仅比3月20日1670亿元略高,低于前面11个交易日的成交额,10日均额线进入“扣高而助跌”的段落影响,继续构成成交额压缩的下跌。成交手数萎缩的速度更明显,成交额偏大换回的手数偏少,偏向中高价位股的换手;

2、不管是“成交金额或成交手数”的10~20~40~60日线都偏跌,此举会造成金额与手数同步压低,这样的特征不利于价格整理,此时均线也形成空头排列时意谓还有再度破低破底的动向,务必注意;

3、最关键是从2月12日持续的缩量,第一次20天循环后进入30天,到持续缩量跨入40天后确实会有缩量横向修复跨距拉长陷入跌不下去的特征演变,此时也会自然企稳后酝酿初步反击;

4、要出现“以量破价”必须至少在“时间周期”、“压缩比率”到“横向对比”酝酿完成合后才有反击动作出现,最起码需要40个交易日后才有逐步逐日稳定,还有6个交易日自然运行,时间也会提前1~3天,需要注意瞬间的反击变动演变;

5、10~20~40~60~120日等均线构成明显的“顺序下跌排列”,意谓价格的压制下跌动作与倾向极为明确,还有2天进入40日均线扣减2月5日收盘3287点,容易造成瞬间“加速加重加大掼压”,对周三走势影响甚大,务必注意其中的变数;

6、2月6日当天一口气跌破40及60日均线,造成60日均线立马拐头助跌,最关键是2月7日再跌后造成的破坏扩大,当天收盘3309点成为后来横向颈线平台压力,这是前面周期本栏不断强调的特征概念,只要触及这个点,不管是“过与不过”都要站在卖出方。从后来在2月26日拉高越过后,隔天跌回,到3月12日越过后,隔天再度跌回,说明这个点位的关键。当进入40~60天周期扣减,也会进入最重要的一次“变速”,这是段落扣减最重要的一环,只有走过后才会开始回稳;

7、近期日K线缺口在3月23日跳空下跌后产生,它是对应2月22日的跳空上涨,但2月14日收盘3199点成为主要平台压力,再退守2月9日收盘3129点,多方几乎毫无招架之力,3129点易破难守,随时会再度压低后再破3062点,务必注意其中的弱化特征与演变;

8、20KD跌回到30°以下的弱势区域,主要是因为60~40~20日均线同步助跌,显示20KD指标会有跌入20°以下陷入弱势持续压低下跌的演变,此时不能认为20KD跌到低位,反而要注意如此弱化下跌后再破位再跌的演变;

9、10MACD也呈现弱势局面,前一个低位横向运行34天,DIF横向32天,跨距接近40天周期,意谓多方低位修复越盘越低,越跌越明显越弱,两个指标结合解读未见转好特征,应该要继续看跌。

以上述状况对比沪深300指数也有类似情况,说明趋势的偏跌无法阻挡,一样是回到2月9日收盘3840点区域,均量线及均价线趋势偏跌,再下跌也是明确的倾向演变。上证180指数早在3月26日跌破2月9日收盘8347点后持续弱势至今未改变,目前这个区域弱化下跌几乎无法避开。

最弱势的指数倾向是上证50指数,2月9日收盘2810点,2月12日再度跌破以2805点收盘,不过2月6日跌幅不大,但2月7日加速加重加大掼压,到2月8日的下跌收盘2945点,反成为反弹后解套的区域压力,才有2月28日再跌的动作。最糟糕是3月23日的跳空下跌直接跌破2月12日收盘2805点,以2791点收盘,呈现破位下跌加速赶底后雪上加霜,引发后来持续弱化再下跌。

不过因为在2017年10月9日那一段“漂亮50”指数的大涨,本轮下跌正好回到当天收盘2692点,应验了怎么上涨就会怎么下跌,即使市场采取所谓“价值投资”的概念宣传,意图拉抬有价值的投资,但在市场面前这一切都显得苍白,告诉我们股票市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价值投资”。所有价格的变动都是市场自然供需的规律特征,没有必然的“有投资价值”就可以保障“股价不跌”。

在跌势面前没有任何一只股可以阻挡,即使贵为国家队的护盘结果也相差不大,这就是趋势的重要性。在趋势面前所有操作都显得苍白,市场供需的惯性演变才是重心,根本不是“有没有价值”的问题,而是如何保值保命,如何控制好市场操作风险才是第一要素。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