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市公司定增缩量 机构再融资业务出现结构性调整)
近期,有多家上市公司抛出定增预案,特别是一些大体量定增方案引发市场关注。业内人士指出,整体而言,在再融资新政、减持新规等政策监管下,结合今年以来的市场走势,上市公司定增业务明显进入缩量发展阶段。
与此相对应,在券商机构等处,上市公司定增业务也处于收缩阶段,对于上市公司定增项目的承销发行业务,机构明显保持挑剔和谨慎的态度。另外,行业内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是优质定增项目让众多机构蜂拥而至,另一方面大型机构、优势机构能获取的优质定增项目相对较多,而中小机构的定增业务有出现难以为继的现象。
定增趋缓
近期,市场出现了一些大体量的上市公司定增项目。例如,在正式登陆A股两个半月后,5月15日,三六零公告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79338.61万元(含本数),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用于360网络空间安全研发中心项目、360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研发中心项目、360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360智能搜索及商业化项目、360互动娱乐平台项目、360流量反欺诈平台项目、360智能儿童生态圈项目、360智能IoT项目和360新型智慧城市项目。
5月14日,科大讯飞发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显示,科大讯飞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08亿股(含本数),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6亿元。增发方案称,募投项目的实施将在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规模。
还有上市公司则通过定增项目募集资金降低自身负债。如安阳钢铁拟向控股股东安钢集团非公开发行不超过目前总股本的20%,即4.79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有息负债。
分析人士称,随着再融资新政、减持新规等系列政策的出台,上市公司定增融资减速趋势明显,特别是相比2015年左右的狂热态势,2017年以来,上市公司定增再融资持续处于减速通道。另外,当前震荡调整的市场环境,也不支持上市公司定增再融资的“策马扬鞭”。
定增再融资减速的同时,部分项目的脆弱性进一步显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目前市场上存在多家上市公司此前的定增项目价格“倒挂”、“破发”,甚至有公司当前市场价格是此前定增价格的“对折”,定增项目的吸金效应下降明显。
机构业务调整
面对上市公司定增再融资持续调整的现实,券商等机构在包括定增在内的再融资业务中也是持续调整自己的业务模式和重心。
业内人士表示,券商等机构的上市公司定增业务目前处于收缩阶段,行业内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是优质定增项目让众多机构蜂拥而至;另一方面,大型机构、优势机构能获取的优质定增项目相对较多,而中小机构的定增业务有出现难以为继的现象。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家券商机构了解到,今年中小机构的定增保荐、承销业务面临巨大挑战。据西部一家券商机构人士介绍,目前市场上优质定增项目为中大型机构“垄断”的趋势明显,中大型机构在上市公司定增项目的竞争中优势明显,规模和历史“业绩”相对一般的小型机构,难以拿到优质项目。而次一级的项目,或是规模有限或是不确定性因素多,业务带来的实际收益也比较有限。
不过,目前上市公司再融资业务的“结构性”调整也在进行。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以及其它新经济企业的创新融资手段活跃在市场上。近期,上市公司配股再融资等项目出现增多趋势,券商机构等正在争夺这一再融资业务。
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今年以来有14家公司发布2018年配股预案,合计配股数量为46.28亿股,合计募集资金240.75亿元;此外,有8家公司实施了2017年的配股方案,合计募集金额为100.23亿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