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业资本“撸起袖子干” 上市公司掀起回购潮)
沪指在三千点下方徘徊筑底,不少产业资本已经蠢蠢欲动。7月以来,A股共计发生了52笔回购,单次平均回购金额约8000万元,累计回购金额约41亿元。除了本周美的集团(000333)40亿大手笔回购计划外,东方雨虹(002271)日前公告拟不超过1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后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股票回购是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重要的“护盘利器”。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共有313家上市公司耗资135亿元回购股票,创历史新高。
7月累计回购金额超40亿
据统计,自7月1日以来,A股共计发生了52笔回购,单次平均回购金额约8000万元,累计回购金额约41亿元。近期披露的回购方案最高金额基本都在5亿元以下。除了本次美的集团大手笔外,东方雨虹日前公告拟不超过1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后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7月4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回购进展,不少回购股份占比已经超过1%。
八菱科技(002592)公告称,7月4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股份占比约0.49%,成交价区间为13.16至13.55元/股,成交金额为1844.14万元(不含交易费用)。根据回购计划,公司拟使用1亿至3亿元自有资金,按不超过16.35元/股(含)从二级市场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预案之日起不超过6个月。
洪汇新材(002802)披露,截至今年7月4日,公司已斥资2728万元回购1.02%股份;捷顺科技也已累计回购股份3.88%,支付的总金额为2.4亿元(含交易费用)。公司表示,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继续在回购期限内实施回购计划。
分析认为,当上市公司及其重要股东认为当前公司股价无法体现自身价值时,回购和增持是较为有效的“护盘”手段,上市公司回购热度悄然提升,说明上市公司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抱有信心,回购更有利于保护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上市公司回购潮来袭
股票回购是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重要的“护盘利器”。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共有313家上市公司耗资135亿元回购股票,创历史新高。
记者注意到,6月21日以来,上市公司大手笔回购频现,已有精达股份(600577)、嘉化能源(600273)、海印股份(000861)等51家公司推出股份回购计划。从回购金额看,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永辉超市(601933)、苏宁易购(002024)和海南海药(000566),回购金额分别为16.26亿元、10亿元和5.09亿元。
自6月中旬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关口以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基于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推出了股票回购方案。根据数据统计发现,6月份以来截至昨日的23个交易日里,公布回购预案和回购进展的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4家,涉及资金总额接近百亿元。分析人士认为,当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认为股价无法体现公司价值时,回购和增持是有效的“护盘”手段,尤其是上市公司资金充沛时,回购更有利于保护全体股东的利益。
其中,上市房企频频出手回购也成为市场重要的风向标。上周三,“千亿房企”碧桂园(02007.HK)在港交所回购了800万股,耗资1.02亿港元,回购均价为12.79港元;6月28日,碧桂园又回购了1500万股公司股份,耗资1.86亿港元,回购均价约为12.41港元;6月29日,碧桂园又回购3000万股股票,斥资4.083亿港元。
6月28日,龙湖地产(00960.HK)称,一名主要股东在6月25日至6月27日期间于公开市场增持510.6万股普通股公司股份,平均价格约为每股股份21.54港元,耗资1.1亿港元。
中国奥园(03883.HK)也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董事已于联交所场内购回368.8万股股份,约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138%,总代价为1951.2万港元。
市场回调产业资本蠢蠢欲动
每逢市场出现回调,产业资本等机构大鳄均是先知先觉嗅到机会,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在2015年A股市场异常波动区间,监管层曾出台一些措施鼓励支持上市公司进行回购。2015年8月底,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文,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大力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积极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和活力。
当时,四部委联合发文称,公司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回购,不仅有利于调整资本结构,也是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为进一步便利公司适时回购,当股票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或者市盈率、市净率任一指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达到预设幅度时,鼓励上市公司主动回购股份;公司可以预先设定好触发回购的指标阀值,同时可以选择多种工具融资为回购筹集资金,如发行优先股、债券等,以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资本构成。当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出现上述情形时,鼓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增持,为上市公司回购提供资金支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