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私募基金投资调研:行情分化凸显机构分歧 选股时代比拼专业定价能力)
7月6日,上证指数盘中一度跌破2700点,创下本轮调整新低。在市场低迷之际,资深基金经理看到的更多是机会。在对沪广深多地公私募基金深度调研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基金已经在加大对A股的配置。
基金经理认为,市场的“磨底”时间较长,在这个过程中,行情分化将十分剧烈。在配置层面,A股将全面进入精选个股时代,几乎成为机构的一致预期。
悲观中孕育机会
A股市场持续调整,在业内人士看来,导致市场不断下跌的原因,除了金融“去杠杆”和外部摩擦等因素外,还有两类风险随着市场下跌而进一步放大:一是因股权质押导致的平仓风险;二是绝对收益投资者在回撤后的被动减仓。
曾获评公募基金20周年“金基金”最佳投资回报基金经理奖的东方阿尔法基金公司总经理刘明判断,市场的外部扰动已基本被消化掉,接下来要评估金融去杠杆带来的影响,包括其执行力度和速度。他预计,站在当前时点看,不必过于悲观。
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冯柳一直坚持高仓位运作。在他看来,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在逐步显现。据了解,过去两年多时间,冯柳主要集中于港股投资,近几个月以来,随着A股持续调整,他开始逐步加大A股的配置。他表示:“如果A股市场持续调整,将进一步加大买入量。”
景顺长城的刘彦春是一位中长期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在他看来,没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过多担忧,我国目前是主动去杠杆,与危机去杠杆有本质不同,有足够多的手段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下行风险。过分强调宏观风险对股票 投 资意义不大,市场上很多资产负债表稳健、现金流强劲的上市公司估值已经很低了,可能是现阶段回报率最好的可投资资产。
长信基金的总经理助理安昀不仅不悲观,甚至还有一些乐观。“经历了近期的市场调整,从估值角度来看,一些白马蓝筹股的估值较为便宜,一些成长股、龙头股股价又回到了年初的水平。”
安昀认为,白马股估值目前已经很便宜,三季度还会经历估值切换,由于其盈利相对更为可测,因此其估值切换应该会比较顺畅。
站在当前时点看,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表示,一些业绩良好的优质股出现了大幅下跌,进一步下跌的幅度非常有限,但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在涨幅却很大,具有很好的“性价比”。值得注意的是,7月18日,该公司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自购了公司旗下产品。
行业配置分歧严重
在机构投资者看来,尽管市场已经进入了“磨底”阶段,但行情分化会进一步加剧。
吴伟志认为,无论是行业之间还是行业内部个股之间,都会呈现分化状态。他看好行业发展空间大、公司在行业内部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股。
“不管什么行业,只有少数优质个股能走出来,即使是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也仅有少数龙头股具备投资价值,这时候就要考验专业能力了。”刘明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机构对于行业配置出现了剧烈分歧。
以年内表现抢眼的医药行业为例,部分有持仓的机构依然强烈看好,而另一些没有买入的机构则认为,当“抱团资金”退潮时,同样也会“一地鸡毛”。
业内一位十分知名的私募投资经理直言,医药行业中一些公司被过度追捧,这与2015年炒作中小创股票时并没有太大区别。在他眼中,不少公司的业绩并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估值。
“投资不能简单按照行业属性、股本大小、市值高低来划分,即便在同一个行业里,也有好公司和差公司的区别。目前来看,市场一味按照行业进行投资,投资医药股并不意味着长期是安全的。”
对于地产股,机构观点同样分歧严重。看空者认为,地产股长期趋势不好,每次反弹都是卖出的好机会。但看多者则认为,房地产“大而不倒”,龙头企业具备集中度提升的投资机会。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言,看多者认为,该行业代表未来的大趋势,属于战略性布局,且与国外相比也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看空者则认为,目前该行业技术含量不够,一些环节的高毛利率难以持续。
长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叶松认为,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具备估值修复的机会,一旦信用环境有所改善,有望出现反弹机会。长期而言,更看好消费与科技创新领域。
在他看来,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是战略性布局的时点,未来市场机会主要存在于内需消费、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5G等板块的成长股。叶松认为,还有很多领域的国产替代进度会逐渐加快,下一轮牛市的主流资产还在陆续登场过程中。“少数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已经体现出竞争力,未来要逐步挖掘出这些龙头公司,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布局。”
比拼专业定价能力
接下来的市场,将更加考验机构的眼光和定价能力。一方面,A股全面进入精选个股时代;另一方面,A股估值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谈及如何精选个股,刘明表示主要通过五方面去精选个股。第一从盈利模式方面考虑,要易于理解、盈利稳定并且成长空间大。第二考虑估值水平,筛选出动态PEG<1的公司,要有充足的安全边际,还要有较大预期差。第三从财务状况予以筛选,不仅要看公司的财务指标,还要与所属行业公司予以比较。第四是考察公司的定价能力,选择具有行业地位及定价能力强的公司。第五是考察公司的治理结构,根据股东、董事会、管理层结构及过往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谈及A股估值体系的变化,叶松认为,一方面因为A股国际化提速,估值体系在向海外市场靠拢;另一方面,在流动性趋紧的大环境下,一些流动性不足的小公司出现了估值折价。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逆的。
业内人士认为,DCF是所有估值方法的基石,是资产定价的理论基础。虽然DCF方法中,决定结果的变量很多,微小的变动都会造成巨大的偏差,但投资者需要的是DCF的思想,需要理解估值的本质。因为行业、公司的特征、商业模式往往都能在DCF中得到体现。
叶松表示,从DCF模型的角度来看,成长期越长、永续成长率越高的行业估值必然越高。他举例称,调味品在需求端的稳定性明显高于白酒,而纺织服装行业的潮流变化则比白酒更难预测,因此决定了这三个行业的估值对比。
在行业内部,估值分化也可能较大。在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龙头企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竞争力越来越强,效率越来越高,防控风险的能力也是小企业无法比拟的。反映到经营结果上,就是龙头企业经营越来越稳定,与小企业差距越拉越大。在估值上,也会有明显溢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