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股投资逻辑已发生重大变化 部分股票地量成交将成常态)
近期,A股低成交量个股数量激增。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日均成交额不足1000万元左右的个股有37只。而7月以来,A股市场有237只个股日均成交金额低于1000万元,低成交量个股数量增加5.4倍。市场人士表示,长远来看,A股投资逻辑已发生重大变化,绩差股、无特点、无前景的小盘股会逐步被抛弃,低成交量个股数量增加将常态化。
部分个股受冷落
近期,A股持续震荡调整,部分个股受到市场资金冷落,成交量低迷。8月28日全天,剔除当日停牌个股,A股市场共有595只个股的日成交额低于1000万元。其中成交额最低的个股为*ST工新,日成交金额不足9万元。
低成交量个股的涌现并非偶然,下半年以来,低成交量个股数量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从成交额来看,上半年日均成交低于1000万元的个股有37只,而7月以来猛增至237只。从换手率情况来看,上半年日均换手率低于1%的股票有1282只,但7月以来增加至1638只。
“宏观经济、金融监管和市场资金活跃度对个股成交均有影响。”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认为,当前促成低交易量个股数量激增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我国宏观经济处于转型阶段,行业集中度聚集,龙头企业盈利增长性更受资本市场青睐。其次,近几个月以来A股市场表现持续低迷,当前整体市场成交金额已回落至年初一半的水平。
“A股的价值发现功能在增强,个股成交量分化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A股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优质公司在定价和成交方面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凸显,而过去一些擅长炒概念、讲故事,但基本面很差、缺乏成长型的公司很难再获市场青睐,具体表现就是股价下跌、成交量低迷。
除当前宏观经济和市场因素外,A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也被认为是重要因素。新时代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樊继拓认为,机构投资者、海外资金偏爱市值大、流动性好的蓝筹股,中小投资者较多投资于市值较小的股票。在当前偏弱的市场环境下,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并未显著降低,但私募、个人投资者的市场参与度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一些市值较低的股票因为缺乏流动性出现成交低迷的情况。
是否见底尚待验证
A股市场流行这样一句话:“地量之后有地价。”这是因为成交量源于投资者之间真实的交易,直接反映多空交锋力度,蕴含着丰富市场信息,成交量往往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当前低成交量个股数量激增,是否意味着市场已经见底?
“低成交个股大量出现确实是比较明确的底部信号,风险较大的上市公司会面临资金流出的问题。”魏伟表示,从A股整体成交情况来看,大幅缩量是市场探底的重要先行信号,意味着市场做空筹码相对有限,但与以往不一样的是,在存量市场博弈当中,市场资金并没有像以往选择炒作小票。在严监管环境下,资金更多选择了基本面向好的上市公司。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与低成交量个股数量增加相对应,当前A股市场总成交量呈现萎缩状态。近期两市成交量在2000亿元左右,这可以说是2016年1月以来的新低,最近市场的底部特征逐步显现。当然市场见底之后并不一定会很快反弹,只能说明估值具备了吸引力,市场下跌空间相对有限,再次恐慌性杀跌的可能性不大。
“低成交量个股数量增加只能说是底部出现的信号之一,但它的充分性有多强当前还很难说。”付立春认为,当前市场表现与以往的A股底部有所不同。A股正面临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过往衡量市场的好坏往往依靠一些指标要素的算术相加,而当前更看重增长率和创新力。
积极应对变化
付立春认为,虽然当前谈市场已完全见底为时尚早,但低成交量个股数量增加将成为未来的常态。“在多重因素影响下,A股投资逻辑已发生重大变化,成交量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凸显,绩差股、无特点、无前景个股会逐步被抛弃。”
面对当前个股交易量分化的新变化,投资者应如何积极应对?“在A股缩量筑底时间不确定情况下,投资者操作需要考量个股流动性。”付立春说,当前的市场环境对投资者提出了更大挑战,过往传统的波段操作趋势把握以及热点概念跟踪等投资方法可能失灵,这就要求投资者要积极自下而上基于公司基本面和经营管理情况去深入分析调研公司,树立价值投资心态。
“在投资选择上,建议更注重基本面并主动回避风险。”魏伟认为,在A股市场金融严监管和对外开放加码的背景下,资产定价正在经历从趋势定价到风险定价。政策底已经显现,叠加成交量底部的出现,以及整体市场预期的趋稳(汇率以及信用风险),市场底部空间基本确立,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乐观心态。
在具体投资策略上,杨德龙指出,A股两极分化的走势可能会进一步延续,也就是说白马股受到越来越多资金的偏好,而小盘股和绩差股将会越来越被边缘化,这是投资者必须关注到的现象。估值方面,在港股、美股市场,蓝筹股一直享受估值溢价,小盘股则有估值折价。随着外资持续流入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样现象有望在A股市场凸显。
相关新闻: